大學暑期項目/課程
Summer Program
我們篩選 Summer Program 的原則,是以學生的興趣與經驗為主。
申請 Summer Program 的時候,和申請大學有些不同。申請大學的時候,我們學校列表中會需要有相對比較安全的學校,確保學生可以拿到 offer,順利進入下一階段。但是在申請 Summer Program 的時候,我們不會一次申請非常多間。申請 Summer Program 的時候,大多數學生會同時安排其他活動作為備案,例如沒有錄取的話就去做志工或參加其他營隊,所以整體申請策略上會比較精準地鎖定幾間學校或幾個Summer Program。
也因為申請間數不多、選擇較為集中,所以 Summer Program 的申請難易度與自身的匹配程度就變得非常重要。
舉例來說,有些學生非常熱衷於實驗研究,且過去經驗也很豐富,那麼某些以研究體驗為主的初階 Summer Program,可能反而不適合他們。像這類Summer Program裡可能會安排許多基本實驗操作與安全訓練,對於經驗比較多的學生來說就稍嫌簡單。因此我們可能會推薦他們挑戰錄取率低於 5%、由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Education 主辦的 Research Science Institute(RSI)這類高強度研究的Summer Program。
但若學生因為學校設備、資源等等的原因,沒有太多實驗研究的經驗,那我們就會去找一些對初學者比較友善、但設計仍然扎實的 Summer Program 。像 University of Florida 主辦的 Research Explorations(REx)這類就很適合當作實驗研究的入門。
在我們選擇 Summer Program 時,學生的興趣也是很重要的。曾經有位學生很喜歡看書、看電影,而這類學生通常具備豐富的想像力,在描述人事物時也有生動的表達與寫作技巧。我就會推薦他試試看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的 Playwriting+ by Northwestern National High School Institute,不只可以從零開始了解影像與戲劇創作的流程,也能實際與其他同學一起合作完成一部作品,親身體驗團隊創作的過程。
常見問答題
-
提早適應留學的節奏往往比想像中重要
我遇過不少學生,在真正出國唸大學之前,幾乎沒有自己一個人出國、獨立生活的經驗。即便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有心理準備,但是到國外之後,也還是會一時無法適應生活上帶來的改變。
雖然Summer Program只有短短一個暑假,但這段時間卻足以讓學生提前去體驗大學的Summer Program內容、上課節奏,以及感受當地文化的差異,對於後續的留學生活可以帶來實質的幫助。
我在這裡有特別提到大學的「上課節奏」,因為真的非常重要。我遇過的學生裡,有 90% 無法適應大學生活的原因,都跟這一點有關。
在高中,我們習慣老師一章節一章節地教;但到了大學,教授常常會直接切入重點,因為他們會預期學生已經先預習完了。如果學生沒有好好的預習,就很容易聽不懂、跟不上。而因為大學的節奏非常得快,學生要撥出時間補習是非常困難的事情,所以節奏跟不上的話,久了就會開始產生自己怎麼學都學不好的想法、慢慢對自己失去信心。
如果可以透過Summer Program提早體驗一下這樣的模式,便會更提早了解到自己的學習方式哪裡需要調整、哪裡需要強化,也可以更有準備地面對之後的留學生活。
先試過,才知道是不是真的想走這條路
如果學生對某個領域或職涯有興趣,我通常會建議他們趁著暑假去參加相關Summer Program,實際探索一下,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熱情在大學階段繼續往下走。
我曾經有一位從十一年級開始指導的學生,當時他在 Business 和 Sports Management 之間猶豫。雖然知道 Sports Management 會比較聚焦在特定產業,但因為他對賽車與籃球有熱情,選科時其實蠻傾向這個方向。
但他參加完Summer Program後,Summer Program中的 Seminars 請來很多業界人士分享自己的經歷與想法,結果他發現,實際上的工作內容和他原本的想像其實不太一樣。他也因為這樣,重新思考了自己的方向,也更加確定未來要怎麼規劃。
Summer Program裡通常會安排不少活動、Summer Program、講座,幫助學生在未來選擇大學科系時,能有更明確的依據。不管是什麼領域,總會有喜歡和不喜歡的一面。真正能讓我們堅持下去的,就是那份熱情夠不夠強大到抵消那些不喜歡的部分。舉例來說,有些學生上大學後會覺得主修課都很無聊,所以放棄;但也有學生會發現雖然某幾科不感興趣,但其中幾堂真的太有趣了,讓他們想要一直唸下去。這時候,那個「喜歡」就足以支撐我們繼續前進。
-
大部分的大學Summer Program,主要是針對正在就讀 10~11 年級(也就是高一高二)的學生設計的,少部分也有接受其他年級申請的計畫。如果是針對國小學生開放的暑期活動,通常會比較偏向玩樂性質。
如果學生目前手上沒有在進行中的活動、暑假也暫時沒有其他計劃,又想探索看看自己的興趣,那 Summer Program 就蠻適合的。但如果學生目前正在進行某些計劃(像是比賽、研究、實習等),我們會建議跟顧問諮詢一下,由顧問評估目前的狀況,協助做出最適合的安排。
-
對於有用心、認真參與的學生來說,我認為是有幫助的。大多數參加過Summer Program的學生,在挑選大學或科系時,往往會更有自己的想法,因為有實際參與的經驗可以拿來對照或參考。
另外,也有不少學生在Summer Program中認識來自不同地區、同樣對這個領域充滿熱情的學生。人本來就容易被「相似的人」吸引,許多學生在Summer Program結束後仍保持聯絡,也常常會成為彼此升學階段中,互相扶持的朋友。
但如果你想問的是,參加Summer Program會不會讓申請更有優勢的話,那就要回到申請的本質:除非你申請的是像 RSI 這類錄取率只有個位數的Summer Program,否則光是有參加這個活動,對申請是不是能加分這一點,其實很難說。
申請結果從來不是因為某一個活動、某一門課或一個比賽就被決定的,它是一個整體的評估。如果你有實力錄取頂尖Summer Program,那代表你本身就有一定的能力與背景,所以即便沒有這個Summer Program,你也很可能會申請上好學校。
所以,千萬不要以「這樣會不會加分?」作為參加Summer Program的出發點。這樣的期待反而會失焦。真正的價值,還是在於這段過程是否能幫助你更了解自己、更明確方向,並從中得到成長。
-
因為不同Summer Program的截止日期與申請條件不太一樣,我會建議越早開始「準備」越好。
這裡的「準備」,不是指馬上要開始填寫申請表,而是開始做功課、了解有哪些Summer Program可能適合自己、它們開放給哪個年級申請、每年的申請截止日大約落在哪裡、需要準備哪些資料(像是推薦信、問答題等)。
很多比較競爭的Summer Program,截止日期都在每年年底或隔年年初(像12月或 1 月),如果等到年初才開始查資料、寫申請,時間其實會很趕,也會錯過準備得比較完整的機會。
比較理想的情況是在申請的前一個學期,甚至前一年,就開始查找資料、整理清單,然後規劃什麼時候要開始申請、什麼時候要找推薦人,這樣也比較不會和學校的考試、活動衝突。
-
只有少數幾間非常競爭的Summer Program會公佈往年的錄取率(譬如說RSI,因為他們的招生部門實在被問過太多次了),但大多數Summer Program是不會提供這些資訊的,所以我們沒辦法用很明確的數字來評估錄取機率。
不過,我通常會先去研究該Summer Program的Summer Program內容、活動設計、過往的問答題或申請資料要求,從這些地方分析它的申請門檻與希望錄取的學生特質,再依據學生的興趣、英文程度、學習狀況、課外活動經驗與時間安排,來評估哪些是「有挑戰、但我們也有機會」的選項。
這並不是在保守選擇,而是在幫學生做出既務實、又能挑戰自己能力的選擇。因為對我們來說,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:Summer Program的價值從來不只是錄取,申請過程也會讓學生獲得意想不到的成長與收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