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留學後的空巢期 —— 是暫停鍵,還是新的起點?
從 11 年級下學期開始,我們正式進入申請大學的階段。面對繁複的資料和程序,參與者無不繃緊神經——不論是盯緊時程的顧問、構思一篇篇論文的孩子,還是試圖關心孩子但又得小心照顧他們情緒的家長。直到孩子平安出國後,我們才終於能稍微喘口氣。
這時,孩子展開了全新的大學生活,可對於家裡的父母而言,生活卻彷彿按下了暫停鍵。曾經,孩子是生活中的重心——每天早晨督促他們起床、吃早餐、送上學,記住所有活動以及生活大大小小的行程……然而,當孩子踏上飛機的那一刻,原已習慣的行程瞬間歸零,內心也不免感到失落和無所適從。但即便面對這種挑戰,我們依然能找到方法一起來調適。
約定通話時間,減少因聯絡頻率下降而帶來的不安感
以前我們習慣每天打電話給孩子,問他在哪裡?有沒有記得吃飯?什麼時候回家?但是現在因為時差的關係,我們常發現早上起床時,孩子已經睡了;等他們醒來時,又得趕去上課。可以通話的時間大幅度減少了。
雖然無法再天天聯絡,但請不要因為這樣而感到不安。為了讓孩子更順利融入新環境,我們可以和他們約定好每週一到兩次的通話時間,分享彼此的生活。這不僅能夠適時地傳遞我們的關心,也可以也避免孩子因為過於想家而難以融入學校生活。
把決定權交給孩子,是自己解決問題的時候了!
還記得我在國中的時候,每次大大小小的考試成績都一定要報告給媽媽;等到出國念高中時,媽媽開始慢慢的不再過問我的成績;直到我進入大學,媽媽也只關心我:「妳可以順利畢業嗎?可以就好。」
踏入大學等同於正式踏入社會。我們曾經細心照顧的孩子,現在已經可以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吃飯、讀書、寫功課、休息,如何分配時間和朋友相處。此時身為大人的我們就是適時退後,讓他們盡情探索,為自己的決定負起責任。
如果孩子花太多的時間和朋友出去玩而導致成績下滑了,他就會學到要多保留時間複習功課;如果因為長期窩在宿舍裡而導致和朋友關係疏遠,他也會意識到自己需要多參加社團、善用學校的資源。有時候家長會擔心孩子不具備這樣的意識,但這其實也是他們學習的一部分。
18 歲的孩子心智年齡已發展成熟,也會有自己的主見,對於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那些問題,已經無法再單靠我們的「提醒」去解決了,而是需要自己親身體會。當真正頓悟的那一刻,他便會自然而然的做出改變。
這時候我們只需要提供「必要」的協助即可。讓孩子知道,當遇到困難時,我們始終會在他們的身邊,隨時都可以找我們討論、尋求建議。但除此之外,其他的時間,就交給他們自己決定吧。
規劃自己的生活
在 11 年級下學期進入申請高峰時,即便忙碌,父母們也不妨開始思考和規劃自己新生活的型態,縮短我們即將面對的空巢期。例如那些曾經想做卻因照顧孩子而無法實現的事情,現在就是重拾興趣的好時機。
譬如說,我認識的有些家長會開始參加街舞社團、學習攝影、書法或插花;也有人報名瑜珈班,固定鍛煉身體。當我們列出自己的興趣時,會意外發現生活還有無限的可能性。逐漸將生活重心從孩子轉移到自己的興趣上,不僅為孩子保留獨立發展空間,更重要的是,也給自己一些喘息的空間。
曾經我們只是孩子的「爸爸」、「媽媽」,但在此刻,我們可以開始慢慢找回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