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明明很有把握,但總在 SAT 正式考試時失手?
隨著最近 SAT 放榜,我陸續接到好幾通電話,開頭都是焦慮地詢問:「SAT 考砸了,怎麼辦?」
當我深入了解學生為何自己覺得「考砸」時,原因幾乎一模一樣。也因此,我決定寫下這篇專欄。
道理其實很簡單,看完這篇文章之後,或許不少學生仍會不以為然,覺得「這還需要特別提醒嗎?」這種反應很正常,被我提醒的學生也常常如此。但我希望,這篇文章哪怕讓一位學生,或是一位家長因此多一分重視,那它就已經有存在的意義。
—
你覺得大部分在 SAT 考砸的學生,通常會在哪一科失手?
SAT Reading & Writing (R&W) 閱讀和寫作?
不,幾乎都是 SAT Math 數學。
有趣的是,他們的 R&W 分數往往比數學低很多,但大家直覺上還是認為自己「數學沒考好」。
你可能會想:因為亞洲學生數學普遍比較強,所以沒拿到高分就感到非常可惜。
然而,如果數學真的比較強,為什麼許多學生還是會失手?
明明平常每道題都會做,為什麼總在正式考試時卡關?
對數學程度不錯的學生來說,SAT Math 的題目確實不難,常常看一眼就能解出來了。可是偏偏這種「太簡單了吧」的感覺,讓人誤以為「不用練習也沒問題」──這就是備考時最大的觀念陷阱。
這是不是和人生很相像?絆倒我們的,往往不是最難的挑戰,而是那些看似簡單的小事。
—
很多數學不錯的學生準備 SAT 時都會說:「R&W 需要老師幫忙,Math 自己練就好。」這個方向完全沒錯,但普遍的狀況是:大家平時根本不會復習,直到考前一週才會翻開數學的練習題。
這背後有兩個迷思:
「亞洲學生數學都很好,所以 SAT Math 很容易拿高分。」
「SAT Math 只考到 Algebra II,不會太難。」
事實上,綜觀歷屆的考試情形,有些學生即使平常數學成績再好,SAT Math 要拿高分依然不容易,滿分更加困難。為什麼很多微積分拿 A 的學生照樣會失手?因為越簡單的題目,越容易掉以輕心,一遇到陷阱馬上出錯。
—
那麼,要怎麼在 SAT Math 中拿高分?
答案只有一個:無論題目難易度,平時都要練習,練習,再練習。
不少學生反問我:「一直做簡單題型有什麼用?最後幾題才是最難的啊。」
仔細想想,你是不是常常在考試過後,多花一點時間就能解開那些「最難的題目」呢?
這代表你並不是不會做,只是當下沒想到。可能是當時考試的環境或時間壓力造成,也可能是你對這題概念的熟悉度,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深。
簡單題型的價值就在這裡:
第一,它可以訓練解題速度與準確度。
把每個數字都看清楚,不因粗心失分,練習時慢慢來,才能在正式考場上快速又穩定,幫你爭取更多的時間去完成最後幾題。
第二,它可以強化對數學概念與公式的熟悉度。
熟知既有的做法後,當在考場上遇到陌生題型時,你才有餘裕快速、靈活地轉換思路,用不同角度找到解答方法。
—
我常和學生說,SAT Math 就像一面放大鏡。它不只測驗數學能力,更會放大檢視學生的細心、耐心、自制力,以及可不可以在壓力下保持穩定。
羽球選手李洋在接受《報導者》採訪時曾說過,他雖然熱愛羽球,卻最討厭練體能,尤其是跑步。但即便如此,每一次訓練他都全力完成。因為練習不是為了應付誰,而是為了他自己。
做任何一件你喜歡的事情,都可能有需要忍受與克服的部分。
即使待在最熱愛的領域,也一定會有令你乏味、挫折、甚至想逃避的時刻。
SAT Math 也是如此。
穩紮穩打做好最簡單的題目,不因為無聊而掉以輕心,往往就是決定成績能否突破的關鍵。
—
※本文章由 COOPER 高博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原創,版權所有。歡迎分享並註明出處與本頁連結。我們樂於分享資訊,讓更多人受益,也歡迎大家交流想法。惟請勿未經授權全文轉載或改寫發布,感謝您的尊重與支持!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