密西根大學法學院首度將 AI 題目納入申請論文

密西根大學法學院(University of Michigan Law School)於 2023 年因禁止申請者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撰寫申請論文而引發關注。

時隔兩屆,該法學院如今改變作法,在其中一篇申請論文中明確要求申請者「必須使用」生成式 AI 工具。

針對今年秋季申請者,密西根大學法學院在選填的補充論文中,新增了一道題目:您目前使用如 ChatGPT 等生成式 AI 工具的頻率為何?預計至法學院畢業時,使用頻率將有何改變?請說明原因。——並明確規定申請者必須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協助完成這篇論文。

密西根大學法學院高級助理院長 Sarah Zearfoss 表示,之所以決定納入這道題目,是受到過去一年經常聽聞律師事務所使用 AI 撰寫電子郵件或簡短訴狀的啟發。

事實上,美國律師協會(American Bar Association)今年稍早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,約有 30% 的律師事務所表示已在使用 AI 工具;若以擁有超過 100 名員工的大型事務所來看,這一比例更提升至 46%。

但許多使用者也因 AI 產生錯誤資訊的「幻覺」問題而踢到鐵板。過去幾年,多位律師因提交的文件充斥虛構案例與引文而遭法官制裁。密西根大學法學院認為,這正凸顯了評估申請人是否具備負責任且有效使用 AI 工具能力的重要性。

「這已經成為……也許不是全部,但至少大型律師事務所會希望在新進律師身上看到的一項技能,」 Sarah Zearfoss 在受訪時表示。「所以我覺得這會很有趣:如果申請人具備這項技能,何不給他們一個展現的機會?」

密西根大學法學院仍禁止申請人在撰寫其他申請論文題目時使用 AI 輔助工具。Sarah Zearfoss 表示,她希望能藉此比較申請人在有 AI 協助與無 AI 協助下的寫作表現。

律師是否必需掌握 AI 工具,已成為法律圈近期討論焦點。

專精 AI 領域的律師 Frances M. Green,現任職於 Epstein Becker & Green 律師事務所,在接受《Inside Higher Ed》訪問時表示,她認為具備使用與理解 AI 的能力,終將成為所有律師必備的技能。這不僅包括運用 AI 撰寫法庭文件,更涵蓋如何處理 AI 生成的證據內容——例如,一位醫師透過 AI 技術紀錄與摘要病患問診內容所產出的筆記,就與傳統的手寫病歷截然不同,律師必須學會如何解讀與應用。

她表示:「我相信,懂得運用 AI 的律師,將取代不使用 AI 的律師。我認為這絕對是無庸置疑的。」她補充說,有些地區的法官甚至鼓勵在法律實務中使用 AI 工具。

但來自俄亥俄州芬利大學(University of Findlay)的英語教授 Melanie Dusseau ,則對這項題目的實用性提出質疑。她認為,這樣的題目是否真能評估出申請者是否適合就讀法學院,仍有待商榷。

「法學院申請文件應該展現學生的語言能力、對論辯的熱情、邏輯思維,以及具說服力的敘述技巧。審查者到底是想知道,未來的法律人有多會下指令,讓機器人把一堆枯燥冗長的文句變得動人,還是申請者本身的寫作能力?」 Melanie Dusseau 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,「以大型語言模型(LLMs)在語氣上過於諂媚的特性來看,我認為未來的律師還是應該先磨練好自己的說服性寫作能力,而不是仰賴自動化工具。」

Sarah Zearfoss 本人並非 AI 工具的重度使用者;當她決定要在申請論文中加入與 AI 相關的題目選項時,便找來密西根大學法學院另一位教授 Patrick Barry 協助設計題目。 Patrick Barry 教授目前開設一門課程,專門探討「AI 時代的法律實務」。

她表示,希望能透過這些申請文章,看見各種她平常接觸不到的 AI 使用方式與觀點。

「我一向很期待申請論文能帶給我新的觀點,但也不會真的抱太大期待——那比較像是額外的收穫,對吧?」她說。「不過針對這道題目,我想大多數的文章應該都能讓我學到一些新東西。」

※ 本文由 COOPER 顧問團隊根據以下公開資料整理並提供觀點分析,供學生與家長參考。文中如有包含評論內容,皆為 COOPER 顧問團隊觀點,並不代表原始新聞來源或引用機構的立場:

Next
Next

紐約市長參選人 Zohran Mamdani 大學申請自述身分引發關注